泰州學院:教學成果斐然,學子風采盡顯
在教育改革與創新的浪潮中,泰州學院始終堅守育人初心,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,不斷探索教學新模式,強化實踐教學環節,在學生教學成果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。這些成果不僅是學生個人努力的結晶,更是學校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有效性的有力證明。
在各類學科競賽中,泰州學院的學子們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出色的實踐能力,屢獲殊榮。在2024年睿抗機器人開發者大賽(RAICOM)中,信息工程學院的學生面對來自全國151所高校的374支參賽隊伍,毫不畏懼,最終取得了國家二等獎一項、國家三等獎兩項的好成績。該賽事作為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國家A類競賽,涵蓋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機器人技術等多個前沿領域,對參賽學生的跨學科交叉、智能化技術開發與應用以及創新實踐能力有著極高要求。泰州學院的學生們在協作機械臂虛實結合挑戰賽中,運用SCARA機械臂的正向和逆向運動學相關知識設計高效算法,成功解決各項難題,在規定時間內高效完成任務,充分展現了他們在機器人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。
同樣在2024年,在江蘇省第十四屆大學生知識競賽(理工科組)總決賽中,經濟與管理學院互聯網金融專業的宗銘同學表現卓越。此次比賽初賽全省有51573名同學報名參賽,宗銘同學脫穎而出,以全省第七名的成績進入總決賽。在總決賽的六個環節中,內容涉及歷史、文學、政治、地理、法律等多學科知識,宗銘同學不畏強手、穩扎穩打,最終取得總決賽一等獎第二名,創造了泰州學院在該項賽事中的歷史最好成績,展示了泰州學院學子優良的綜合素質。
泰州學院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科普創新活動,注重培養學生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。在第十一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江蘇賽區復賽中,信息工程學院的兩支學生團隊成績優異,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。其中一支團隊研發的“基于算法優化的人機共智SCARA機械臂堆垛訓練系統”,針對工業場景下的堆垛問題,通過優化機械臂控制算法,創新構建人機協同作業模式,有效提升了堆垛效率與精準度,獲得江蘇賽區二等獎;另一團隊設計的“護棚寶—助力葡萄大豐收”項目,將物聯網技術與農業場景深度融合,開發出可實時監測大棚環境、優化人機交互的智能系統,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,榮獲三等獎。這些作品立足行業需求,體現了學生們敏銳的觀察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,也彰顯了學校在科普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成效。
泰州學院高度重視教學實踐環節,通過不斷深化教學實踐模式,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。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推行的“4+1”跟崗見習實踐教學模式,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,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鍛煉教學技能,積累教學經驗,該模式也得到了《中國教育報》的報道認可。此外,學校與多家企業和機構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,如與南京國電南自動化有限公司共建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實驗室,與泰州移動公司共建移動通訊組網實驗室等。這些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,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,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。
泰州學院在學生教學成果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,但學校不會滿足于現狀,未來將繼續砥礪前行。學校將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,打造一支更具實力的教師團隊,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;持續深化教學改革,優化課程設置,使教學內容更貼合社會需求;加大對學科競賽、科普創新等活動的支持力度,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;加強與企業、社會的合作,拓寬學生的實踐渠道和就業途徑,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更好的條件。相信在學校的努力和學生的拼搏下,泰州學院將續寫輝煌篇章,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,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作者:蔣其媛、吳婭寧 來源:多彩大學生網
掃一掃 分享悅讀
- 飛揚的青春,永不褪色的童心
- 青春是什么?是教室窗外的蟬鳴,是課本上的涂鴉,是課間走廊里的歡笑,是操場上揮灑的汗水,更是一顆永遠熾熱、永遠好奇、永遠年輕的心
- 06-02